赵贞吉是心学门徒,他看到苏泽的“百姓日用之道”后,鼻子差点气歪了。
什么时候日用之道是这样了?
泰州王艮的日用之道,实际上是将“良知”就在日常生活中,主张遵循本身的欲望好好生活,从日常事务中体会良知,从而达到圣贤的境界。
怎么被苏泽曲解成这个东西!
赵贞吉想要骂人,可偏偏又说不出话来。
如果是在科举中,赵贞吉肯定要给苏泽这篇文章零分。
可放在报纸上,这篇文章又没问题。
这是不是百姓日用?
是不是苏泽从日常所见的事务中,窥探到了道理?
关键他这个道理似乎还是自洽的,就连赵贞吉也忍不住回去找一块琉璃,试试能不能做出苏泽所说的“放大镜”来。
他这些年年老视衰,有些书上的小子都看不清了,如果真的能做出放大镜来,自己就不用让儿子念书给自己听了。
读书这种事情,还是安静的自己读才有意思,听着别人读总是差点意思。
和张居正赵贞吉不同,首辅李春芳对于报纸的第四版更有兴趣。
徐渭这篇《女状元》其实早有流传,当年徐渭给李春芳做过幕客,李春芳自己也是读过的。
但是和自己读过的那一版相比,这次徐渭的版本剧情更生动一些,而且这个断章正好断在剧情起伏的地方,正好勾着人想要继续读的地方。
李春芳越是读越是觉得精妙,觉得自己又从中学到了一些东西。
什么时候日用之道是这样了?
泰州王艮的日用之道,实际上是将“良知”就在日常生活中,主张遵循本身的欲望好好生活,从日常事务中体会良知,从而达到圣贤的境界。
怎么被苏泽曲解成这个东西!
赵贞吉想要骂人,可偏偏又说不出话来。
如果是在科举中,赵贞吉肯定要给苏泽这篇文章零分。
可放在报纸上,这篇文章又没问题。
这是不是百姓日用?
是不是苏泽从日常所见的事务中,窥探到了道理?
关键他这个道理似乎还是自洽的,就连赵贞吉也忍不住回去找一块琉璃,试试能不能做出苏泽所说的“放大镜”来。
他这些年年老视衰,有些书上的小子都看不清了,如果真的能做出放大镜来,自己就不用让儿子念书给自己听了。
读书这种事情,还是安静的自己读才有意思,听着别人读总是差点意思。
和张居正赵贞吉不同,首辅李春芳对于报纸的第四版更有兴趣。
徐渭这篇《女状元》其实早有流传,当年徐渭给李春芳做过幕客,李春芳自己也是读过的。
但是和自己读过的那一版相比,这次徐渭的版本剧情更生动一些,而且这个断章正好断在剧情起伏的地方,正好勾着人想要继续读的地方。
李春芳越是读越是觉得精妙,觉得自己又从中学到了一些东西。